农村的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监管工作中的难点,许多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长期存在,农村食品安全维护迫在眉睫,不能让农村成为食品安全的“洼地”!
在一些农村小店中出售劣质食品现象相当普遍和严重,“三无”产品、劣质食品随处可见。有的零售摊点卫生条件极差,甚至将食品、玩具均混在一起,堆在地面上出售。有关部门对农村食品抽样检测表明,很多食品在加工中超量使用防腐剂、漂白剂、染色剂等。这些劣质食品由于价格低廉,在农村颇有市场,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实在令人担忧。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问题突出,有毒有害的塑料制品滥用。此外,不法分子为推销产品,牟取非法利益,通过地下印刷厂非法印制名牌商标标识,冒充名牌产品,蒙骗农民群众。
农村食品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受消费水平及消费观念的影响,多数农民属于低水平消费群体,所以他们购物时多图便宜,而且识假辨假能力差,因而为成本低、价格低的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市场。农民消费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维权,多是自认倒霉。还有的是碍于同乡的情面,不维护自己的权益,因而使违法经营长期得以存在。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常识和守法经营观念。个别经营者只求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所以,即使是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或是明明知道是劣质食品,为了有利可图,经营者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商品销售出去。消费者为了几元钱的商品投诉,维权成本较高。在农村,小卖部、食品商店,经营规模小,分布较分散,难免出现监管盲点、盲区。所以,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法律法规,不仅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而且要让经营者了解违法经营将受到何种处罚。引导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改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法律意识以及识假辨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