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当代科学家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钱学森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钱学森先生对中国园林和中国古建筑情有独钟并持之以恒地关注与研究。钱学森先生对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关注热爱与研究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谈到他对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园林)的兴趣,他说,“这说来话长,我自3岁到北京,直到高中毕业离开,从1914年到1929年,在旧北京呆过15年。中山公园、颐和园、故宫以至明陵都是旧游之地。日常也进出宣武门。北京的胡同更是家居之所,所以对北京的旧建筑很习惯,从而产生感情。”
早在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后来又发表了《再谈园林学》等文章。上世纪70年代钱学森先生游过苏州园林,与同济大学园林学专家陈从周教授有书信交往,更加深了他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识。
钱学森先生在园林学方面的主要观点非常明确。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先生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独特角度看待中国园林艺术。他认为,中国园林艺术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前科学”范畴,他主张要建立“园林学”的学科系统。为推动园林学的学科发展,钱学森先生支持中国园林学会这个学术组织的建立,而且十分关心园林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
关于园林艺术的定位,钱学森先生认为园林艺术是中国创立的、独特的艺术部门。在园林的分类和层次上钱学森有自己的见解。以往的园林学在园林的分类上,或是按照所在地域把中国园林分成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巴蜀园林,或是按照园林的使用性质把园林分成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陵寝园林等。钱学森先生却从科学定量分析的角度,把中国园林概括为六个层次,即:
盆景园林――微型园林;
窗景园林――在室内看出去有“高山流水”之意的景观,整体也只有几米大小;
庭院园林――如苏州、扬州的庭院,小的几十米,大的一二百米;
宫苑园林――如北京的北海、圆明园等规模比较大;
风景名胜区――像太湖、黄山那样的风景区,观赏尺度是几十公里;
风景游览区――像美国的国家公园。
这是钱学森先生有别于其他园林学家的独到之处、独到见解。他说,从第一层次的园林到第六层次的园林,从大自然的缩影到大自然的名山大川,空间尺度跨过了六个数量级,同时也有共性。从科学理论上讲,都是园林学,都统一于园林艺术的理论中。
钱学森先生对不同层次景观的观赏方式的特征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
第一层次的盆景园林艺术的景观尺度是几十厘米,观赏特征是神游;
第二层次的窗景园林艺术的景观尺度是几米,观赏特征是站起来、移步换景;
第三层的次庭院园林艺术的景观尺度是几米到几百米,观赏特征是漫步、闲庭信步
……
第六层次风景游览区的景观尺度则是几百公里,观赏特征是不但设公路,更有直升机等。
钱学森先生建议,“城市的总体设计”要“把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方法借鉴过来,让高楼也有台级,中间布置些高层露天树木花卉,不要让高楼中人,向外一望只见一片灰黄……把古代帝王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这也是苏扬一家一户园林建筑的扩大,是皇家园林的提高”。
钱学森先生有关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山水城市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构想,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2010年出版的《世界园林史》(中文版)作者汤姆?特纳(TomTurner)有关于风景园林的卓见与对策,他说:现在,风景园林是一个被国际认同的代表这些技能的行业名称。它的采用致使园林设计和风景园林相分离,这给两者都带来重大的损害……在我的工作所在地格林威治大学,我们通过设置风景园林和花园设计两个平行的学位,试图在教育层面上弥补这种裂痕。前者侧重于开放空间和公共项目,后者侧重于围合空间和私人项目。技术和理论是公共的。
特纳先生的这段话,让笔者想起1983年钱学森先生有关“园林艺术是我国创立的独特艺术部门”的论述中所强调的内容,他说:要明确园林和园林艺术是更高一层的概念,景观、园艺、园技都不等同于中国的园林,中国的“园林”是它们三个方面的综合,而且是经过扬弃,达到更高一级的艺术产物。
笔者把钱学森先生对于园林学的理论贡献归纳为:
(1)界定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概念;
(2)提出了中国园林是与建筑学有同等地位的一门美术学科;
(3)提出了定性、定量研究园林学、分析园林空间的方法;
(4)论证了中国园林是中国创立的独特的艺术部门;
(5)界定了建筑学与园林学两个学科的类似与区别;
(6)提出了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超大型园林――山水城市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钱学森先生关于园林学理论的贡献,是中国园林学理论史上的丰碑。那么,钱学森先生有关园林学的论述,则是把园林学纳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杠杆,是对当代中国园林学理论建设作出的里程碑贡献。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亮相重庆园博园
济南园博园项目获全国第一个园林工程鲁班奖
山西长治园林部门遭审计局责令清理公司企业
东方园林:独立董事提名人声明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