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质监局针对四川是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在质监工作中,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的领导与推动工作,针对全省确定的生猪、牛羊、茶叶、油菜、柑橘、食用菌等支柱、优势、特色和外向型农产品,先后制定了1500余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农业地方标准,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质监局大力强化农业标准化工作,针对全省确定的生猪、牛羊、茶叶等支柱、优势、特色和外向型农产品,先后制定1500余项农业地方标准,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川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地位十分重要,但长期以来却沿袭着分散粗放的经营方式,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水平都较为低下。为改变这一现象,从1997年开始,四川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标准化技术创新的意见》等政策。近年来,四川省质监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农民主动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围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调整结构、持续发展的目标,抓住标准制定和实施这个关键,全力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四川省质监局首先以配套政策促发展,协助政府制定法规规章,着力提高标准化示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年初,起草通过了《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首次将区域性标准以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了市(县)农业地方标准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基层单位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该局积极开展市(县)项目示范,突出农业标准化的地域特色。2004年开始,四川开展了市(县)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园、加工链的标准化工作力度,由项目所在乡(镇)专门成立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对生产资料、种养技术、管理要求、疫病防治、收贮包装、产品销售实施“六统一”管理,为一批专业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技术和管理基础。目前全省标准化示范区域覆盖500多个乡(镇),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000个,其中,种植业示范面积达76.7万公顷。
该局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着力提高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他们制定了941项种植养殖技术和投入品使用标准、243项农畜良种和产品品质标准、80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80项环境保护和检测方法标准,这批地方标准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构成了四川较为完整的农业标准体系,科学统筹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品质量、生产加工等方面的要求,为发展优势、特色、生态、安全农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与此同时,各级质监、农业、畜牧等部门围绕示范区的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标准的宣传推广力度,把1000多项标准编印成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见效的明白纸、明白卡、小册子,累计向农民赠送30多万册(份),并深入田间地头组织标准化培训500多期,培训农业标准化从业人员4万多人。
目前,四川全省累计建立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乡镇)677个,平均每年要修订近200项地方标准,推广新科技、新经验80多项。全省1500多个农业地方标准成为现代农业的助推器、农民致富的引路人,示范农户人均年收入较同类地区非示范户高出300元以上,而且经过标准化洗礼之后,四川农产品质量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9年上半年达到了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