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5020390
服务时间:早9:00 ~ 晚18:00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专家观点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发布时间:2008-09-23  作者:农业信息网 阅读:(18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导读]  在发展农业时要善于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先进经营理念,移植和导入

  在发展农业时要善于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先进经营理念,移植和导入到农业领域。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借鉴工业组织形式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难以有效地聚集社会资源,造成生产规模有限,资本实力不足,经营管理粗放,科技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激活经济“细胞”,推进组织创新,培育企业型农业的市场主体。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即大力提高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引导、组织作用的市场模式。二是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连接市场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联合起来竞争,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谈判地位,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农(渔)产品交易成本,减少农民面临的市场风险,使农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三是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要按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采用股份制等现代公司制形式,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的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移植工业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工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化大生产,核心内容是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形成特色、提高劳动生产率、培育竞争优势,使社会大生产成为可能。规模化生产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组织的规模效益。标准化既是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又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是产品的质量“证书”和进入市场的“绿卡”。

  利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推动农(渔)产品加工。农(渔)产品加工既是农业发展的导向产业,也是富民的产业。发展农(渔)产品加工业的潜力巨大。要大力发展农(渔)产品加工业,抓住大宗农(渔)产品深加工,提高农(渔)产品附加值;要努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改造提高农(渔)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渔)产品市场体系,放手发展农产品购销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格局;要创新农(渔)产品流通方式。积极采用会展促销、代理销售、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农(渔)产品市场占有率。

  引入工业融资方法加大农业投入。要运用工业融资的方法,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国际资本进军农业领域,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要大力发展招商农业,大胆借鉴工业招商引资的做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来合资合作,综合开发农业资源,嫁接改造农业企业,从而聚集农业资本,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要大力发展项目农业,把农业资源当工业项目来抓,进一步整合农业资源,包装、运作好农业项目,通过项目吸引外来投资,争取国家扶持农业发展资金。要大力发展园区农业,要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农(渔)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业。

  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充分运用现代营销策略,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要着力打造农(渔)产品品牌。要突出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大力开展专业村、镇建设,进一步增强粮食、水产、瓜果、蔬菜、热作等主导产品的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订一系列的农(渔)产品种养(饲养)、收获、包装、储运、加工等质量技术标准。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产品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农(渔)产品质量和安全系数,增强农(渔)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打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0相关评论

热门资讯

热门产品